搜索
查看: 3345|回复: 1

首届读者网征文:父子新概念(最佳人气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30 20: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概括




父子俩同去一家工厂打工。


下班后,常聚在一起吹牛。


厂里的人都十分诧异,认为父子俩,如朋友,似同学,像手足,实属难得。在猜测之余,终于忍不住好奇,纷纷前来探个究竟。


他们问:“为什么你们的关系如此融洽看了让人眼馋,既羡慕,又嫉妒。为什么我们在家里头,父子间却是极难相处彼此除了淡漠,还是淡漠。常相对无言,有时候一整天下来,也说不上几句话。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儿子耐心地解释:“自幼受父亲熏陶,和父亲一样酷爱文学与历史;再者,两个人也粗通些许围棋,有事没事会下上几手,针尖对麦芒斗个旗鼓相当;另外,对于时政要闻体育赛事都比较感兴趣,时常会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哎!”


听着听着,父亲反倒是先不耐烦了,挥一挥手,打断道:“说那么多干嘛归根结底一句话,我们臭味相投嘛!”




好恶




父亲字写得好,儿子问其故。


父亲说:“勤于练习外,还有些诀窍。”


儿子问:“有何诀窍”


父亲说:“写篆书应如妇人穿针,少女刺绣,老夫子诵经一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一举一动,一丝不苟;写楷书应如明镜高悬,烈女牌坊,状元郎殿试一般,工工整整,规规矩矩,法度严谨,姿态端庄;写草书应如太白醉酒,项庄舞剑,花和尚倒拔垂杨柳一般,痛痛快快,干干脆脆,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写行书则应该像诸葛孔明隆中对,战群儒,弄草船,借东风,擒孟获,坐成都安居平五路一般,堂堂正正,潇潇洒洒,羽扇轻摇,挥动千军万马。”


儿子问:“篆、楷、草、行已有,隶书呢”


父亲笑道:“何足道哉!”


儿子又问:“为何”


父亲又说:“隶书侧看如蛇,如鳗,如蚯蚓,蜿蜒曲折;竖观如盆,如桶,如蠢汉,跋扈横行。实在是,非我所爱!不学也罢。”




隐私




一天,闲暇无事。


父子俩协商,各自说出自己心底的一个秘密,作为彼此交换。


儿子说:“我在十三岁以前一直很胆小。五岁就开始怕妖,怕鬼,怕特务。到了夜晚,家里若是没人,我便关紧门窗,早早地上床,藏在被窝里,假装蒙头大睡。其实心儿‘砰砰’狂跳,满怀忧虑和恐惧要是它们从门缝里溜进来了,该怎么办于是乎,紧张得连大气也不敢出。”


“哈哈!”父亲乐不可支,“彼此彼此,其实我也比你好不了多少。”


儿子很吃惊:“这怎么可能呢”


父亲反问道:“怎么不可能”


儿子说:“您是单位里的一把手,体态雄强,性格豪爽,面貌威严,行事果敢,大家无不为您的胆略和魄力所折服,都说您就像一头勇猛的狮子。您又怎么会是和我一样呢”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父亲说,“我本是无神论者,信奉的是共产主义,敬仰的是马克思列宁。可奇怪的是,我明明知道这世界上没有妖魔鬼怪,但一到天黑,我就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怕它们吸我的血、抽我的筋、扒我的皮、吃我的肉,怕它们用种种恶毒的手段来纠缠我折磨我。至今为止,我仍想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敏锐




儿子满二十岁生日。


父亲为他庆贺。


酒酣耳热之际,儿子拿出一篇东西得意地在席间朗诵起来。


读完,问:“怎样”


“不怎么样,”父亲沉吟半晌,摇摇头说道,“的确不怎么样。”


儿子恼羞成怒,刚想发作。


父亲微微一笑,又道:“以你现在的年纪开始谈谈恋爱倒也无妨。”


儿子转怒为喜,惊问其故。


父亲说:“这女孩子已经入你的诗了,自然该谈。”


儿子依旧不解。


父亲说:“除了爱情之外,谁还会有资格入你的诗呢”


一顿,又说:快客网络推手“且是你的处女作。”




觉悟




父亲为官清廉,秉性刚直。


晚年遭受排挤,郁郁不得其志,被迫提前退休。


一日,父亲在书房内,觅得一书,乃李宗吾先生所著的《厚黑学》。

信手翻来,不觉入迷。


于是,挑灯夜战,将其一气读完。掩卷之时,不由得心潮澎湃,仰天长叹: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儿子不解其意,询问缘由。


父亲说:“若早三十年得闻这位李先生的教诲,也不至于如此困顿难解。”


儿子问:“早三十年又怎样”


父亲说:“早三十年,我只晓得另一位李先生的训导,以至于恃才傲物、孤芳自赏、嫉恶如仇。因此,得罪了不少的人,从而被上司所憎恶,导致事业坎坷。”


“哦!”儿子好奇道,“还有另外一位李先生,他是谁,又有何训导”


父亲说:“我二十三岁那年曾读李太白的长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的末尾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扉。从此,这句话便成为我一生奉行的准则,时至今日也难以忘怀。”


“嘻嘻!”儿子捂嘴一笑,说道,“老爸,太白乃‘诗仙’,高雅清奇,仙风道骨。他的话,又怎么能成为您在世俗官场上的座右铭呢”




信仰




父亲从印尼回来。


儿子很高兴,问他,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父亲说:“是关于信仰的事。”


原来,父亲到印尼不久,就有人问他,宗教信仰是什么


父亲回答说:“我没有宗教信仰。”


那人很惊诧,说:“怎么可能没有信仰是印度教是伊斯兰教是基督耶稣是道家老庄还是释迦牟尼”


父亲摇头说:“都不是”


那人尖叫道:“人怎么可以没有宗教信仰呢”


父亲问为什么


那人一笑,反问道:“如果没有信仰,那人和禽兽又有什么分别”




嘱托




春节,儿子回家探亲。


父母亲均已年近七旬。


节后,儿子将踏上归途。临别之际,父母亲便自然而然地谈及了百年以后的安排和打算。


母亲信佛,喜好风水,崇尚轮回。


她老人家希望自己去世后,能够埋在山顶。理由是,那样视野开阔,既可极目远眺,纵览风物,又能保佑子孙财源广进,兴旺发达。


父亲却不以为然。


再三嘱咐,他只要火化。
万能推手

然后,将骨灰洒到家乡附近的河里就可,不必安葬。


母亲不解,问为什么


父亲说:“我喜欢吃鱼,平生饱餐无数,死后自然是要还债的,让小鱼儿也品尝一下我的味道,这样才公平,这样才算是真正的轮回。”


母亲感觉好笑。


父亲又说:“如此,既简单,又明了,不与子孙后代争空间、争地盘,又何乐而不为呢”


母亲一听,很不高兴,大声反对。


父亲也不退让。顿时,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好半天,搞得儿子无所适从。


不知该如何是好。


离家后,儿子仍为此事而烦恼。


一天,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


父亲说:“我死后,你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处理。你母亲怎么想,我不管。各按各的要求办。何必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呢丧葬自由,这才是家里的真民主。我是炎黄子孙,我是龙的传人。因此,我希望能够‘龙回大海’。”


儿子质疑:“家里的河那么小,把您的骨灰丢进去,有什么用”


父亲说:“龙回大海,那是一种方向,站群工具那是一个梦想,那是一份永恒的期盼。况且,海纳百川,河流最终的归宿,不正是那浩瀚无边的大海吗”

听到这,儿子无限感慨。


心想:“魂归大海终究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呀!”


以上,是我真实的感受。


我想,父子之间首先应该是朋友关系,长幼尊卑反倒是其次,更不要谈所谓的颜面与权威了。


不是吗
楼主热帖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前天 09:37
  • 签到天数: 6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9-30 22: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顶一下。嘿嘿,正在群里说话,下次再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6-18 14:37 , Processed in 0.042671 second(s), 20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广州入户 达穗人力资源(广州)有限公司 达穗建筑咨询(广州)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