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913|回复: 3

真风与大伪冲突不已 ——《感士不遇赋序》赏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2-6 18: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士不遇赋序

陶渊明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余尝以三馀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履信思顺,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故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发“已矣”之哀。悲夫!寓形百年,且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屡伸而不能已者也。夫导达意气,其惟文乎?抚卷踌躇,遂感而赋之。

  自古以来,贤达文人何以牢骚满腹?陶渊明在“三馀”(空闲)之日、讲习之暇阅读了董仲舒《士不遇赋》以及司马迁《悲士不遇赋》后感慨道:只因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世风日下,而人生苦短、立行之难,怎不令那些履信思顺、抱朴守静、怀正志道、洁己清操的伯夷、叔齐、商山四皓、屈原等等贤达文人忧愤不已,怅然发出“安归”之叹,“已矣”之哀,以致“染翰慷慨,屡伸而不能已”!

  这是“屈从大伪”与“固守真风”的冲突,是“廉退之节”与“易进之心”的较量,这种冲突和较量自礼教与智慧兴起之时便开始了,而且必将持续下去“不能已”!

  昔日董仲舒曾写过《士不遇赋》,后来司马迁也写了《悲士不遇赋》。我曾利用“三馀”和讲习的空闲时间,阅读他们的这些文章,感慨良多,颇为惆怅。践守信义时念忠孝,这是众人的善良行为;保持人的本性,这是君子的纯朴质素。自从失去远古纯真之风,而虚伪之风盛行以来,乡里间已不再看重廉洁退让之节,官场朝廷巧取升迁之心大兴。心怀正义、志在道德的士人,或者毕生隐居不仕;洁身自好、操守清高的人,或者终身徒劳无功。因此,方有伯夷叔齐、商山四皓“归往何方”的叹息,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的哀鸣。悲哀啊!寄托为人的形体不过百年,而瞬息间已度尽;建立功勋之难,而不能得到一城之封赏。这就是古人慷慨挥毫,一再申述不能停止的缘故。传达思想,渲泄情绪,大概只有文章吧?抚着他们的文章思绪难平,于是有感而作此赋。

楼主热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4-20 20:34 , Processed in 0.050332 second(s), 26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广州入户 达穗人力资源(广州)有限公司 达穗建筑咨询(广州)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