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651|回复: 4

《我学近体诗的体会》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昨天 17:03
  • 签到天数: 6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7-9 23: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一两年来在老小孩诗词园地学习写近体诗得到许多老师和朋友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我衷心的感谢!以下是我认为学近体诗写作应掌握的最基础的规矩,还有不少规矩再慢慢学习领会。也请各位老师和朋友们继续帮助和指导!



    1. 近体诗: 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2.绝句:



    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五绝:五言绝句的省称。指五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定格凡四式。

    七绝:七言绝句的省称。指七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定格凡四式。



    3. 律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五律:五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平仄定格凡四式。



    七律:七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平仄定格凡四式。



    4.平仄:

    声律专名。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平仄。



    5.诗韵:

    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隋时陆法言著《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6.押韵 :

    亦称"压韵"。作诗歌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旧因押韵,例须韵部相同或相通,但也有少数变格。诗歌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7.近体诗押韵 :

    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不论绝句、律诗、排律,都必须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8.对与粘 :

    对,取相对之义,指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平仄必须相反相对,即仄对平,平对仄。



    粘,取粘连、粘附之义,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必须相同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对、粘的标志主要看五言第二、四字,七言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有误,最关键位置的五言第二,七言第二、四字平仄务必分明。



    9.失粘 :

    旧体诗术语。写作律诗、绝诗时平仄失误,声韵不相粘之谓。即应用平声而误用仄声,或应用仄声而误用平声。



    10.对仗 : 指诗歌中词句的对偶。可以两句相对,也可以句中相对。对仗一般用同类句型和词性。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间两联须对仗,首尾两联不用对仗。但也有变例,或颈联不对仗,或尾联用对仗;首联对仗的较少见。绝句不用对仗,但时有作偶句者。



    11.工对 :

    诗律术语。对仗须用同类词性,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歌词,虚词对虚词。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门类。严格的对仗、词性、词类都要相对,称之工对。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2.宽对 :

    诗律术语。与工对相对而言。宽对只要词性相同,便可相对。如"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



    13.孤平和三连平:

    诗律术语。律语大忌。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故称。唐人律诗最忌"孤平"。倘在上述句型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位置上遇到必须用仄声字,绝对无法换平声字时,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三平调"诗律术语。指诗句末选用三个平声。为近体诗的大忌,又是古体诗的典型特征之一。



    14.合掌 :

    诗病的一种。指对仗中意义相同的现象。一联中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此为诗家大忌。



    15.一三五不论 :

    格律诗平仄格式的通俗口诀。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略称。谓七言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必须按照格式,平仄相间,不能变动。由此类推,五言诗句则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简洁明快,但不全面、不准确,对有些句型便不适用。



    16.拗救 :

    在格律诗中,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拗"。凡"拗"须用"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病。如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则该仄的用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节音调,使其和谐,称为"拗救"。拗救大致可分为两类:

    1.本句自救,即孤平拗救。在格律诗中,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三字用了仄声而"犯孤平"时,则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个平声字作为补偿。 2.对句相救:



    A大拗必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四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六字拗时,必须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



    B小拗可救可不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三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五字拗时,可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也可以不救。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往往同时并用。



    17.唱和:

    亦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韵,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18.葫芦格:

    亦称"葫芦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19.进退格 :

    亦称"进退韵"。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20.辘轳格

    亦称"辘轳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格律诗的典型四种句型:



    平起首句(尾)不押韵的诗格。



    1、平平仄仄平平仄,/起句二平字首开,平仄相间,句尾不押韵;



    2、仄仄平平仄仄平。/起句二仄字首开与本联上句相对(仄对平),仄平相间,句尾押韵;

    3、仄仄平平平仄仄,/起句二仄字首开与上联下句相粘(仄对仄),仄平相间,句尾不押韵(第五字位作调节);

    4、平平仄仄仄平平。/起句二平字首开,与本联上句相对(平对仄),平仄相间,句尾押韵;



    绝句,律诗,长律:



    奇数句:不押韵(首句另有规定)

    偶数句:必须押韵。



    1、首句可平起,也可仄起,首句尾可押韵,可不押韵,也可借邻韵出句;



    2、与前句(联内上下句)起句相对,上句平起,此处则仄起,上句仄起,此处则平起,句尾必须押韵(偶句);

    3、与前句(属联外邻句)起句相粘,即:上句仄起,此处则仄起,上句平起,此处则平起,奇数句不用押韵;

    4、与前句(联内上下句)起句相对,上句平起,此处则仄起,上句仄起,此处则平起,句尾必须押韵(偶句)。



    格律诗之绝句,共两联(四句)其并不要求对仗(词文字意),属于可对仗、可不对仗的诗体。



    只是在格式上有对和粘的规定,联内上下句相对(平仄),联外邻句相粘(平仄)。



    可以先知道什么是平声字,什么是仄声字……然后才好解说你提出的问题。




      须掌握平声、仄声字之声调,熟记韵谱之入声韵字!!然后,大概依普通话之拼音,寻定平仄声用字;或直接在诗韵《平水韵谱》中,依声依字查对;……

      按拼音标注的四声来定平仄: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例:ma 妈麻马骂:前二字妈麻为一声二声字,即平声韵字;后二字马骂为三声四声字,即仄声韵字。……

    一、诗词简论·诗园答




    http://bbs7.xilu.com/cgi-bin/bbs/view?forum=stc&message=26




    二、起承转合·四字诀




    http://bbs7.xilu.com/cgi-bin/bbs/view?forum=stc&message=25




    三、诗词论叙·格律诗




    http://bbs7.xilu.com/cgi-bin/bbs/view?forum=stc&message=23





    按拼音标注的四声来定平仄: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例:ma 妈麻马骂:前二字妈麻为一声二声字,即平声韵字;




      ma 后二字马骂为三声四声字,即仄声韵字。……




    诗词韵谱里的:




    平:即平声韵字,包括:阴平、阳平,分平声上,平声下记载,但为一体;

    仄:即仄声韵字,包括:上声(词需用)(拼音:三声),去声(拼音:四声)(词需用),入声(拼音:短促、喉舌间喷出读音,例:雪碧二字)(词用)——诗用只记求“仄”不分上去入。



    简论
    什么是诗?(这是一个大题目,暂不去做:略)

    什么是古体诗?





    广义上的:一切旧体诗词曲赋,都可称为古体诗。



    狭义上的:唐律以前的各类诗,即是古风体诗。……古体诗,这种叫法不科学,应该叫作旧体诗为好。



    古体(古风)诗:唐律诗以前的一种诗体……。



    律体诗:一种形成于盛唐时期的,有声律规范(平仄相间)、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句式排列整齐的诗体。



      句数不同、名称有异,四句称绝(截)(截取律诗一部分),八句为(定)律,十句以上(偶数)为排律或长律。



      以诗句字数定名称,例:三字者为:三言绝句、律诗(少见);五字者为:五言绝句、律诗;七字者为:七言绝句、律诗……(四、六、八、九言者略)。



      为传承和宏扬中华千古文明和旧体诗词文学,我们都来到诗词园地,我们学习交流……



      我们所学者,古风(古体)、律诗、词、曲、赋文……鉴于当前的状况,我们很少涉及赋、曲,也因为这方面我们所知甚少,只在古风、律诗、词,这三方面多学习些,侧重在这三方面也已很不简单了,能掌握好更是不易!



      古人处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与诗词歌赋,密不可分,其诗歌作品,自然容易为之,然而,我们有网络现代科学技术,我们又便利些!需注意的是,我们处在白话文、通俗语言环境中,我们又多年没受到诗词知识的教育,我们有便利,更有难处……,我们要努力。



      我们要抒发情感,记事叙文,可以作多方面的探求,可散文、可小说、可随笔、可新体自由诗、可旧体诗词……你有何长项,你就尽力为之,你要学习哪种文体,你就学、做哪种文体……



      在这儿,我们当是说诗(旧体诗词)……多年来,我看到各种报刊新闻媒体上,时有诗词刊登,然错谬多多,不能尽叙……(有人谑称这是“老干体”……呜呼)



      诗应把意境放在第一位,写诗就要“师其义而不师其辞”,这是对的!然能各体相混否?非也,这正是有很多人,不能明白此句话的涵义,而错误地认同处。——形式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实在不好统一的地方,就让形式服从内容,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这才是最最要紧处!!!能为律诗就作成律诗,能填成词就填词,不能的话,就作成古风体诗、新体自由诗、或散文或随笔……



      有人认为:为诗(词)者,势必无误而必精致,方可为之、贴之,试问:谁人是此天才乎?便是古人大家,也不敢说其诗词便全是精品!否则,……那不是只能得:数十首或数百首了么?中国千古以来的那么多诗词曲赋,都该成为垃圾……应该扫除了吗?便是那些不被一些人认同的诗词曲赋,就没有其长处?便是称得上精品、珍品的诗词,就没有异议了吗?这更是束缚人们的枷锁。



      我提倡:多读,多写,多改。重视感性知识的积累,提升理性知识的水平并重。多读便有了深层的感知,多写便有了进一步的感知,多改便有了更深一点的理性认识。——古人还有数日、数年、甚至于数十年而改一字之典故,有诗后离去而返而改之的典故……更有因一字而尊其为师者耶!我们不如古人耶?



      近来的话题好像主要在律诗上,律诗的写作,自然也和其它文体一样,首求意境,次求格律,首求自然流畅,次求声律规格,但不等同于不遵守律格。有微瑕者还可为,能求救改者,当须修改,不能救改而出律格者,则可为古风体诗,这又有何不可呢?各诗词格体是确定其文体的一种规定格式,非是强求一定要作成何种诗词格体,也无高下之分耶。古有很多优秀的古体(风)诗,并不逊色于律体诗。据报上登载,红豆集团向全国征集“相思”为题的古诗词,就是一位北京七十多岁的老者,依我国一篇传说佳话,而采用古风体诗,一举夺得二十万大奖,可见乎诗之文体并不重要……只在诗境。



      律诗,是一种成熟的,有一定格式的诗体,自是有其格体要求,遵其格体便是律体诗,不遵其格,便不能为律诗。这只是作诗而采用的文体罢了,也仅是会作律诗,而知其有一定的诗词功力、技能而已……别的又如何呢?掌握了律诗的格式,熟练地驾驭之,这是每个诗家所求的境地,也是应该这样,我们每一位作诗词的朋友,都想达到这一步,这是应该的,然非必须达到此境界不可,有多少大家是达到此境界的呢?便是大文豪们,也不一定敢说他就达到了,有许多大家、名人的诗,也是时时犯错,只是他们注重随时修改、完善、提高罢了。

    另:古人的律诗,有不合律的地方,那也是因为:



    一、律诗形成一定的格式,是从古风体向律体转变过程,在过渡期中的作品,就有许多没能达到定式后的要求;后人将这些称之为别体律诗,例入律诗来欣赏。



    二、古人对律诗的认同差异上,也有人故意不照格式来作,偏偏另思一体,或有不愿受格律的约束,每思突破者……后人将这些称之为拗体律诗,也都例入律诗来欣赏。



    三、一些名家、大家的诗,基本上遵守了格律格式,因受诗意诗境的缘故,而不能改动,以致不合律格者。后人尊重其作品,例(归)入律 诗,供后人学习欣赏的,(注意:是归入,而非就是!)。



    ——在格律问题上,我们要认同其格式规定,依格而作,不要一开始就思突破,否则,宁可为其它诗体,尤其是初学者,不能达到律格时,就作古风体;要作格律诗,就一定从严要求来作;一俟熟练、自由驾驭时,方可随诗词之意境,或可松动些,然必是意之所在而不能改动者!切切……



    ——初学者也别害怕什么,大胆写作就是了,不要怕别人对你的作品指指点点,不要怕批评,要善于从别人的批评中的一言一句上学点啥、收获点啥……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也供朋友们参考,不当处请指教;谢谢!~~~




             注:转 石头城敬上 03年11月
    楼主热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0 20: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提倡:多读,多写,多改。重视感性知识的积累,提升理性知识的水平并重。多读便有了深层的感知,多写便有了进一步的感知,多改便有了更深一点的理性认识。——古人还有数日、数年、甚至于数十年而改一字之典故,有诗后离去而返而改之的典故……更有因一字而尊其为师者耶!我们不如古人耶?”

    鼓掌!!!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昨天 17:03
  • 签到天数: 6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0 21: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对楼上的表示支持。

    不过深层的感知与进一步的感知用在这里好像意思差不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4-9 15:5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2-12 15: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爷吧,这个版块看的人不多,回复的人就更少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昨天 17:03
  • 签到天数: 6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16: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确实,连我自己都没看。
    只因为我们太浮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5-9 01:55 , Processed in 0.055045 second(s), 23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广州入户 达穗人力资源(广州)有限公司 达穗建筑咨询(广州)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