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518|回复: 5

《无心之论》二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9 02: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谓'无心'二字言之不可信,行之亦不可取。吾观乎儒、佛、道三家学说深觉其不以为然。诚然吾辈所言之无心非心之沦丧,实心之所系斐然矣!

    儒家常道"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与万物同忧",此言原为赞圣人之伟大,然吾觉非也。天地本属无心之物,而圣人虽号大仁却不及天地之万一,缘何?正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之说,天地不仁,实乃天地大仁之处。正因不仁,待万物如一,才是真正的平等、公正,才是真正的大仁。而圣人偏执于仁爱之心,故虽号公正然仍不能压抑自己的情感宣泄而有失偏颇。能抑制自己情感宣泄非圣人,然石人也!王守仁曾于儒家立场说道"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真正到了以有为体,以无为用的精神,虽不敢媲美于天地,但在无心之言论上已达极致!

    佛家所言之无心为其最高境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待名利如尘土,视万物为无物,心之至极便是无心,这也很符合佛家的精神。但是从古至今却无人达至,或有人言及达摩祖师,吾笑笑便可,然要吾接受虚无之神话吾难以妥协。佛家所言及之无心境界用吾之言语表述即为心无所系,如止水,如明镜!

    道家之无为、无心观念应用于形而上学。无为的意思并非真正无所作为,而是无心而为。无念便无心,无心便近道,然道亦非道;往往苛求无为抑或无心的境界只会使的人更为着相。庄子将心视为普通的心,但心的层次却有不同。在他看来,有凡夫之心,有圣人之心,有神人之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式。在吾观来庄子并非在阐明对心之观点,而是以为真正的无心便是应做到随心之境!

    区区五百余字虽道不明说不清无心之真谛,但世人所言之无心尽皆与心之所系相关联。我辈无心之人是真正丧失自我之心?抑或是如以上三家呢?
楼主热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02: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心之论》首论

爱,不仅仅是亘古不移的话题,更是亘古不移的生命主题。古往今来不知留下了多少关于爱的佳话传奇:上至帝王将相之‘金屋藏娇’‘铜台锁乔’‘荔枝妃子笑’‘烽火戏诸侯’ 下及风尘青楼之‘红拂夜投’‘十娘沉宝’‘卖油郎独占花魁’无不脍炙人口;更有文人之‘文君卖酒’‘张撇画眉’武将之‘冲冠一怒为红颜’等等更是人人耳熟能详。

站在今时21世纪文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些都已经是历史或者野史。然而放眼科技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如今,这些过去的的都真的已经成为过去的故事么?是否爱已真的只是遥远的传说?谁还能爱江山不爱美人?谁还可以相濡以沫还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金钱为上物欲横流的如今真的是只剩下”我要嫁个有钱人“的真我宣言?与“没有钱你还会爱我吗?”的无奈叹息么?只剩下“一掷千金笑,情卖与青楼”?只剩下“这世间本没有爱,做得多了也就有了”?……还是只剩下如我这般太息如梦的呢喃? …… 或—— 爱 真的本是古老的童话?

请君评说—— 相信人人心中都有爱 都有一个爱的梦! 为了活跃论的气氛 提高会员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自本周起 推出每周一论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跟贴 亦希望论坛内朋友提出下周话题 由管理每周顶贴!


                                                                                                             --------无心幻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0 10: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释儒,道,佛三之学界,这些需要通过现实、和自我对比、思讨、反观。
   若取其精妙,作记,通常人们会认为记则利。
   其实不然,利弊之处,也需不同的人读之,则会不同的理解和观点。
   无论是道教还是儒教,其渊源必定有其各自和社会环境的局限。
   如同我们对于道,佛,儒教的关点争执一样。

   中国文化,儒学自然就位居首。
   它是经过千百年来的检验、过滤、修补、凝固。
   那些根深缔结的专制,倡导和灌输,使儒教,在中国的文化领域占据了主位。

   有人说,道教倡导的超脱,是不作为和消极的思想。
   其实,所谓的不作为就是,淡定。漠然置之一切物质上所存在障碍,对,是障碍。
   许是在道有了淡漠,自然也就视俗世为障碍物,物遮一切美丽,起此念,自然就是傲然,这就会给道架了一个空格。所以,以道来看待事物,学其真缔,唯有先忘,不惹烟尘,当然,不可能。
   在学说上,道与儒两择其一。
   儒教则更是一个打下奠基的石,千锤百炼,更能收获一些正常的理念。
   儒教,让我们懂得学界的厚实。道教则带来思想上的另一层深悟。

   对于佛教, 它教会我们的是天地之间,所有物都是有生灵,需带着一颗包容心来对待,热爱一切。
   当然,这也仅是因人而异,执者则会矛盾。若是把这包容来用其社会,走在现实中,则会极端。
   如同佛学浓缩精华,欲除我执需除我恶。
   若是长期受制于固然思想,在这个现实社会中,除恶是不是就要给生存重新来了层新的认可?

   是儒家,是道家,是佛家,无论有那些可取之处,都会让我们得到一个客观概念,仅是寻求一方静土栖息,一种精神上的支撑、、、、、
   那么,真正领悟学说的精髓的又是什么?
   学为己用,心结才会越来越少。
   庄子在《人间世》篇中教给我们一种认识自己的能力,总结成两个字,叫做“心斋”。
   就是用心的斋戒,去真正反躬内省,看看你自己。


    ---------《无心之论》三论     糊涂人论学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8 02: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观儒释道三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强者尊儒,智者信道,慧者崇佛。
    中国文化有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文化体系。
  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它讲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入世作为实践儒家理想的唯一手段,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
  而道家主张隐世与避世,但这个隐世和避世的目的,却是为了更成功的入世。其根本精神是,无为而无不为。是以避世的方法入世。
  佛家是主张出世的,但是佛家的出世,其实质并不是要走出这个世界,而是要摆脱尘世,以及自身情欲的困扰。其目的还是要达到人生的永恒。
  总之,中国文化形成的是一个儒释道三位一体的精神结构。这个精神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给自足。它和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是相适应的。但是中国人无论如何都能找到一个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所在。
    中国文化的这一基本格局,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初,历时1600年左右。所以,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8 13: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6-17 06:1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7-29 10: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帖啊。。。。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4-26 11:03 , Processed in 0.045609 second(s), 20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广州入户 达穗人力资源(广州)有限公司 达穗建筑咨询(广州)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