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482|回复: 1

[转]突围诗歌流派基本要领(节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7 21: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突围诗歌流派基本要领(节选)






七)突围其它诗歌理论(不断完善中)。
一、突围诗歌创作三段论。我们现在谈突围,目前要突的就是古典诗歌,百年新诗,外国诗歌这三大篱笆的围。仔细阅读,其实是有共通性的三大传统,就是上述提到的精神世界的一些共性的东西。如何突围?利器有三,或称突围诗歌创作三段论。

1、阅尽人间繁华衰败,阅尽人情冷暖,阅尽三教九流,方得诗核,这是在我们内心的感受。-------(回到生活中去)

2、尽可能的去阅尽世间万象,阅人无数,尽读天下诗篇,知晓诸子百家。说明白点,就是生活工作之余,网上阅读,大批量的阅读,哪怕是你读过即忘。如果有一眼就击中你的诗篇,必然这个人跟你的灵魂相通之处。在某一时刻,他触动了你。这就是诗篇的力量。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很深刻的。这一条加上第一个的生活经历,这就达到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境界。(闭门造车,自高自大,是毫无用处的,也是长不大的,亲身经历的东西,加上内心的情怀,写出来东西才不会坚硬,不会无内在神韵,通常会有凛烈之感。)--------(来到阅读中,方得写作技巧之类的诗歌表层的东西)

3、杂揉各门派精华,不经意间化为已用,溶入自己的生活,使之成为自己的精神血肉之一,这就组成了一个人写作的高度。当今诗坛,百分八十以上的诗人,都具有古典功底或情怀,有些人甚至古典功底很深,但他的现代诗写作还只能算是尝试集,甚至还没入门,这是为什么?原因就是他还没能打破、颠覆原有的一切,让古典的血液溶入自己的现代生活中,自然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好的现代诗篇。对古典的消化、溶合、吸收得还不够彻底,不够自然、生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显得生硬或失之空洞。

因此我一直对能够冷静写诗,有自知之明的人很引为同道的。知道别人的好在哪里。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因此真正一个突围诗人,本身就已具有足够的人格高度,这是所谓古人说的,胸中有诗气自华,一个人如果生活中干尽坏事,无疑是入不了现代诗歌突围的这扇门,因此,仅仅是诗歌写作上特立独行是不够的,无法形成个人长久的人格气场上的写作凝聚力。

因此,所谓大师,不只是语言上的大师,而是情怀上的大师,情趣上的大师,是以不伤害他人为生活处世准则,有自己生活、行为、交友底线的大师,是一以贯之这种生活态度的大师,是一种高度,不仅仅是具有大爱,才称为大师,在现今这个社会,我们不能抱太高的期望,否则失望显然会越大,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写出我们突围认同的好诗的人必然在现实生活中也都是好人,纵有小节不瑕,也不掩光辉,但突围人本身,每个人不一定要管别人怎样,但一定要管好自己,管好自己不是说非得真善美,但得有自己的写作底线及生活、处世底线。

二、突围诗歌九个基本要义。

A、诗歌外在形式层面来判断写作程度(必经阶段):短诗---中长诗----长诗----短诗。

B、诗歌内在境界来判断写作程度:情绪----情感---情怀---情趣。一个人的写作直到了顶级境界,必然是经历,对这个世界的态度转变,从经历到忍受时的情绪,再到抵抗时的强烈情感,最终转至放弃时的大情怀,再到接受时的情怀,再到彻底的放弃,以一切趣味来看问题的情趣程度,或所谓遵守这个社会普遍约定俗成的规则之后的玩世不恭(不仅仅是幽默)。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极端必然出好诗,因此我们看到某些诗人某一时刻强烈的情感或极端喜怒哀乐时的情绪,都写出了璀璨的诗篇。

C、用诗歌“俗语”来判断写作或诗人的12重境界:稚(类歌词写作)------诗(渐渐用诗人的严谨准则要求自己)-------言志(失落或得意)------大豪放(直抒,如电影画面效果,现今大部分诗人境界)------大委婉(半直抒,电影画面效果,现今大部分诗人境界)----------冷酷(反衬作用)----痴(外人看来装傻,好笑,笑过之后 思索很多东西的阶段)-----呆(返朴归真,所谓飞叶伤人境界)-------烈(人性最后的凛烈或温婉,作品的个性极端时刻都可称烈)----------柔(纵横,以柔克刚)--------寂(无声胜有声,诗歌的角度已达最高境界)--------空(大师圆寂,星空常在,道德永恒,最高境界),当然每个人不一定是循这条线前进,因为诗人写作基本上都是具有跳跃色彩,有时候刚学写诗的,偶尔就写出了柔境界的好诗,这也属正常,因此判断一个人的境界,肯定要看他大致整体的诗歌水平,而不是一首两首。

E、好诗的几种达成手段:语言上的简洁,张力,断句,节奏,铺垫,跳跃,语言上的颠覆,例如化名词而作动词,让名词有了动词的作用,让一张纸有了菜刀的砍杀功能,等等,自然而然的遣词用句,情感上的真实,从而形成诗歌内在的境界。因此,诗到语言为止,显然大多数时刻是正确的。因为语言的使用,已经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任何一个人的用语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当然,新颖,生动,这些是基本功。至于写作上的反讽,抒情,叙事,等等,这只是诗歌的大分类。

F、形成好诗不成文约定的几种成因:旅行。聚会。恋爱。挫折。生活态度。等等。旅途是最灵感纷至沓来的时候,无论在火车上还是汽车上,我总用笔记录下一切情感的成因,旅途所忆所见所想。

G、当今社会,优秀的诗人三个时期,诗歌写作必经阶段。

三段论的前提是,在日常写作中,没有畏惧才是最可悲的。目空一切的自我拨高,也是可悲的,多少前辈诗人尸骨横在我们面前,这么多的诗歌达到的高度,我们应当有畏惧,更添为自己写作、为人的道德动力与约束吧,而不是踩着尸骨前进,我们应当从诗篇上超越,而不是全盘否认前人的价值,特别是现在仍然健在的大多数老诗人、现代诗人,更值得珍惜。

三段论之前,先来论述“为诗先为人”“诗人合一”“诗人最重要的是文本本身,即诗本身”这几个概念。但为什么诗坛中人,有些人如流星一样划过天空?最终短暂地消失了?从某种层面来说,流星掠过,我们曾经分享。这就足够了。诗歌本身就是一个很偶然的东西,既然是文学艺术中的桂冠,你不能强求一个因为恋爱而误入诗歌百花坞的青春少女,穷其一辈子像你一样苦吟、写作、约束自己吧?

一个人不一定要留下多少多少首诗,但有一首诗足够了,哪怕他只写过一首好诗,他也曾是个诗人,不论他今后如何生活,如何做坏事,他写过这样的好诗,在那一时刻他必然是善良的,善良过,这是真正意义上好诗的定义,反之,一首好诗的作者,后来被称为坏人,或者之后甚至被称为卖国贼的人的人,肯定有其特定环境造成,被特定历史环境评价,比如汪精卫,写出“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样的好诗,我觉得他至少称得上是“前优秀甚至杰出诗人”,仍然不脱离诗人的行列。(他或许何尝不希望中国复兴呢?只是作了错误的选择,乃至于一错再错吧?一切真相只有他自己真正知道,一切是非功名任由后人评,对于这么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想当初他是那个拼得一死,敢去剌杀清朝亲王的人)。

因此,我觉得那些对写出好诗的作者进行推翻、批判、作风为人上垢病的人要慎重!我们这些长期创作的诗人更要很慎重的态度,不可人云亦云,不能轻易草率,因为依千百年来的通行惯例,一个人写出传统意义上的好诗,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人是杰出的诗人了,哪怕是在通讯发达的今天,这仍是一个普遍真理---诗人本身,我们如果没有交往,那就只能从文本上来了解他,作品本身优秀了,认同了,写出你的感受了,这个诗人本身自然在你眼中就是优秀的,就引为知已了,如果你本身是个对自身有要求的人,这个你引为知已的人,也慢慢会被你同化,成为一个你这样的人,因此关键在你,在我们自身的修为与自我规范。

现今中国很多诗人都是写过好诗的,也就是都是好人,即使在通讯这么发达的今天,要界定一个人的诗与人有很大差异、是坏人的话,还是很难说,因为如果你没有跟他有过多次、多年交往,你无权对他这个人作出评价,所谓盖棺定论也就是这个意思。这也就是我们通行意义上的好诗概念,一个脱离了人本身的概念,纯就诗歌文本而论,不可上升到人身攻击,这也是普遍突围诗人应具有的品质。

而一优秀诗人,因为这个人后来的某些不太好的作为被曝光,从此就觉得这个人应该被赶出诗人的队伍,这也是有些勉强的事情,应当值得原谅,小节不掩大诗人长达几十年写下的诗篇,不减大师风范,比如白居易,元稹。

“比如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官运亨通,一直升到了刑部尚书、太子少傅的高位。但据说他却越来越暴露出道德品质方面的一些缺点。据说有一次,两名青年诗人张祜和徐凝去拜谒白居易,并分别写了一首诗让他评点。本来连徐凝都自认远不如张祜,不料白居易却对张祜的诗横加批驳。原来他是嫉妒这位年轻诗人的文采,生怕他超过自己。

作为大诗人,他的地位无可动摇,但他的晚节却在后世遭到了极大非议。拜他的诗歌流传之赐,白居易的家姬非常有名,其中地球人都知道的,是小蛮和樊素。“素口蛮腰”这 个香艳的说法,就来自于白居易。

 不仅如此,白居易似乎还很喜新厌旧,他10年内换了3批家姬,只是因为过了几年就觉得原来的家姬老了不中看,而这个时候他自己已经67岁了。就算不是老年人,这么频繁地成批更换女朋友,生活作风也未免有点那个。杨振宁先生不过是娶了个年轻太太,就招致了很多议论,白居易显然过分得多——买卖人口还玩弄女性,要放到现在……

 当然,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生硬地评判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在那个时候的时代背景下,白居易的行为不论在法律还是道德上,都没有什么不妥。不过,以白居易当时的年龄,怎么说也不够检点自重。当青春不再时,人往往会遇到精神上的危机,白居易在这个时刻再一次显示出了自己意志上薄弱的一面。白居易是情种,不仅对樊素、小蛮这两个姬妾非常钟爱,他对容貌姣好的女子都有一份疼爱。

有一次白居易到徐州守帅张愔府上做客,张家小妾关盼盼为客人表演了歌舞,白居易大为赞叹,说关盼盼是“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两年之后,张愔病逝于徐州,张家的妻妾纷纷自寻出路,但关盼盼却决心守节。她与年迈的仆人住在徐州城郊的燕子楼里,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燕子楼是张愔生前为关盼盼建的别墅。关原是个妓女,被张纳为小妾。她居然能在丈夫死后,15年不嫁,独守燕子楼。人间的真爱使一个妓女变成了贞妇。

白居易深为关盼盼的重情而感动,但他想既然关盼盼如此一往情深,为何不到九泉底下去追寻张愔,陪伴张愔呢?那岂不是更圆满?他按照关盼盼的诗韵,赠诗唱和。诗是这样写的: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白居易写这首诗时也许并没有逼关盼盼殉情的意思,关盼盼一边读一边流下眼泪,说道:我为张愔守节十几年,并非惜命不肯随之而去,而是怕千年以后,人们议论我夫重色,有从死的爱妾殉身,岂不损害了我夫的德行?! 于是写诗回答了白居易:“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然后,绝食而死(参见杨淮《古艳乐府》)。

当白居易听到关盼盼的死讯时非常震惊,他觉得自己有难以推卸的责任,心里又是敬佩又是内疚。可能因为有了这次的经历,在自己年老多病时,为了避免酿成关盼盼那样的悲剧,他将正值青春的侍妾樊素、小蛮等放出,让她们各奔前程。

当初吟唱出“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那个悲天悯人的白居易,此刻多少又有点回魂了。(元稹的故事放在最篇末,有兴趣的朋友去看) ”

因此,一个诗人如果能像岳不群这样,处处掩盖自己的行为,他也够累的,虽然他也是顶尖高手,但也是顶尖悲哀。诗坛中如果有这种人,我觉是可怕的,也是有值得尊重的地方,他毕竟为维护自己这个形象尽了以生命为代价,他不失为一个优秀的诗人了,相对于我们这些未与他打过交道的大多数诗人而论。

再论诗歌天赋,即先天与后天的差距。人生而有分别,谁都别不承认,有些人有先天的才华这东西是存在的,明晃晃存在的!为什么有些人我们从没在论坛上读过他,但他一写一发帖我们就感觉他一出手起点很高?因为他有对这个世界万象,天生诗人式的敏感特质及多年的阅读经历了。而极个别人写了一辈子可能都写不出让人记住的诗,这是后天补拙,后天阅读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但大部分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阅读来弥补写作功底上的不足,及先天的才气不够问题。

如果资质差一点的人或者说天赋差一点的人,勤奋肯定对于他的写作有丰富作用,他也是诗人,只要本质上他不是一个坏透的人。所谓勤能补拙。或者说大智若愚的人,才气后发制人的,有可能会反复经历这个阶段,最终才得以真正进入现代诗歌的门,这些人都无愧于诗人这个称号,因此,真正的好诗与人是不能分开的,诗与人已溶合在一起了,以作品作为凝聚像了。

而那些从某一角度看似是“好诗”的东西必然不能长久,比如丑到彻底的东西必然有它的震憾性,人性之丑,诸如此类不可否认非诗,甚至这诗篇不可否认有冲击力;但很难认定他是优秀诗人、真诗人,至少在我的价值观中;而那些规规矩矩写了一辈子诗的人,在生活中也是个老好人的,引诗人为同道中人,不负古风的人,能尽力为诗人创造环境,提携后进的人,这人必然是真诗人,值得结交,哪怕他没写下什么让你难忘的诗篇,他的一生,仍然是一首留在这个世上最大气、最好的诗篇。

诚如福建宁德的老诗人还非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大为赞同,大概意思是:诗人首先是肯为朋友散钱财的人,那些为诗歌做事,对诗人朋友难掩热情的人,经常仗义疏财,那些经常请客吃饭的诗歌写作者,你说他是诗歌爱好者?但我说他肯定是真正的诗人。不是对诗歌有热情,有自己的坚持,常人有谁在这个时代,肯掏钱在这个虚无的事业上、虚无的诗人交往中?

当然,人是相互的。你待我一寸,我待你一尺,这基本上是每个人的交往原则,主要是看各自的经济能力了,经济能力好的,多担待一点,这是正道。而在写诗的新人及前辈诗人之间,我觉得还是必须尊重这些写作年龄比我们漫长的师兄甚至帅伯级人物,老幼有别,年长者居位,而年轻诗人更当反省自己,约束自己,而不是以为打倒前辈诗人,自己就可以以扬名立万了,这样扬的也是傻逼名。当然,就怕诗写得不怎样,眼光又差,爆得大名,又装逼、打压年轻后进的所谓时间积淀下来的诗歌老混子,写了三十年、五十年又怎样,为老不尊,不值一提。

论述完上面几个问题,我们再来认识三段论:
1、生活(就学与工作)-------天生的敏感天赋或生活挫折等表达情感的需要----喜爱古典诗歌----模仿写作------喜欢现代诗歌-----模仿写作(半成品,不计入该作者漫长的创作过程中的正式作品系列)-----接触(国外诗歌)----

2、短诗的自觉写作(10行以内1到10年,已脱离模仿)-----中长诗必然写作(30--50行1--10年眼高手低的写作)---------长诗思考写作(100--500行疯狂写作的境界1到10年)------

3、短诗生命写作(10---15行之内解决一切问题,生命余下的年限。上述写作阶段有可能经历反复的过程。)

H、一首好的短诗,十行十五行之内就击中你的心。我想这是所有诗歌写作者都曾有过的感受。对于那些写了多年还沉浸在三五十行不知所云的中长诗写作中,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对于那些认为写长诗才是一个民族的特征,我更是反对了。所谓的长诗史诗,其实基本上是算组诗。从这个角度看,才有可取性。因此我对诗人多多,他的这句话是有共同感受:好诗可以控制在十行之内。

M、诗歌的阅读面与经历,诗歌情感表达的奇妙之处,及诗歌创作妙手偶得的机缘。真正的好诗,每首都是可以跨越时空的永恒篇章,穿越人类的受教育程度及生活阅历及阅读经历及创作经历,与受教育程度、年龄、职业高低无关,可感的朴实无华的东西,是一种人类某些人群共性、共感、或大爱输出的桂冠明珠。好诗基本上都是暗含波澜,而不是表面上的字面上的波涛汹涌,不是表面上的坚硬坚决,因为,“直易折”,为人上亦如此。诗是异质。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悲伤”这两个字,当一个人的诗中直接出现这个词的时候,悲伤基本上已经消失,很难表达真正的悲伤,只有个别修为高的杰出诗人有能力写出这两个字,又留住这份感受在诗中;同时,好诗也是必须有机缘的,不一定精雕细琢,深思熟虑,所谓妙手偶得的东西,也可能是好诗,但肯定前提是你已经具有一个优秀诗人的潜质,只是还没人发现你。

L、诗可以群。可以感。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不见得他们就不是小圈子嘛。我们完全相信与认同现有诗歌流派存在的重大意义。也完全相信论、谈的力量,认同流派、小圈子写作。诗歌的高度,不是全部大众都能达到的,这是常识,因此流派是基本要义,在时代日益变迁的产物。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认同你,有一个就足够了,有五十个人就很了不得了!但流派不是面目完全相同的一个群体,而是一个各自有写作个体小方向的诗人圈子,相互认同或感受对方写作,在一个大方向前进的圈子,比如突围这个圈子,在三大传统背景下的相互批评与突围;前提是对对方的独立写作及方向认同而又坚持自己个性创作的人,当然,从理论上是允许共同面目的人存在,在一个圈子里。而实际上,这是不存在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就不会有两个相同的人,更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写作。相对于流派而言,任何特立独行都是相对的。因此,漫观千百年来的中华文化传统,圈子、流派的存在即是合理。
K、突围,这两个字,我认为所包含的方方面面:

1、现代诗歌写作的六要素:
a诗歌创作情感要真实,真情实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b诗歌创作必须要简洁,有位外国诗人说过,简洁是天才的姐妹,对此我深表认同。
c诗歌创作讲究意在言外,一定的阅读经验之后,所形成的自我遣词造句,驾驶语言的能力。所谓意在言外,显然是由写作者表达自身情感的语言能力决定,词语、句子本身是不带任何情感色彩的东西,只有通过写作者的调动,才会焕发出生机,各种写作手段渲染,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情感,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写作境界,这显然就是我们在漫长生活写作中感受的好诗定义。

d诗贵在奇崛。有别于他人,不一定是好事,但对于诗歌写作,肯定是独树一帜的东西,所谓“似我者死”,肯定是真理,但停留在表面上的口号,那就错了,这里的有别,使有别于他人的语言感受能力、组织能力,所形成的让人感受一新的诗歌。
e诗歌写作有异质。有些人的诗歌阅读,让你产生一种异样的感受,如电流般直击人心,一时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这就是有些高人造出来的词:异质。异质是永远存在的,并且绝大多数时候是只跟天才这两个字挂钩。

f诗歌要尽量展示天然之美或原生态,写作上尽量少修饰。那些写出我们内心深处感受的诗歌,显然是天然之诗,使我们刹那之间感同身受。那些把诗歌写作搞复杂的诗,在现代生活节奏下,根本就是废物。

2、现代诗歌写作的七忌讳:
主要有以下几点,有可能有些是老生常谈,但对于突围中人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自我约束准则。

a、忌平庸。(注意,不是中庸,其实为人之道,讲究居中庸是很合适的,所谓世事无绝对,唯有真情趣,上到阳春白雪,下到下里巴人,所有优点我们都看到,再去走自己的路。写作之道,中庸也未必就有害,更容易看清世事真相、写作真相罢了。但绝不是平庸。有些人以为从前士大夫时代都将自己描述得冰清玉洁,俨然一派正派人士的样子很假,因为他在阅读这些传诵的诗篇时候觉得自己做不到,因此就根本不相信这种美、这种爱存在了,走到了极端,于是崇低、垃圾就出来了,还以为自己有别于人,是先锋,其实是处在误区。)所谓平庸,即无病呻吟、无感而发、为诗而诗,心态旧、写作手法旧、还留在自以为是的大西洋镜里。所谓诗是人类强烈情感的反映、诗以抒怀、诗以言志,这些话从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到今天来论证,肯定是对的。

b、忌空洞、空泛。有些人总想在一首诗中表达很多事情,很多感情变化,却没有对应的把握能力、浓缩能力、情境营造能力,哆嗦一堆,其实这是对小说、散文这两种文体的不尊重呵呵。

c、忌生硬、偏僻。真正的好诗应当可歌可读可诵可感,如流水吟唱,所谓如歌的行板即是此意,因此读到一些人的诗篇时,我总在电脑这端皱着眉头,不忍卒读,因为我看到他写作致命的硬伤,有些疙瘩还没能力化开,本应用最平淡的语言表达的情感,他动用了许多偏僻字,还是无法表达到位。

d、忌突兀、胡跳跃,胡编乱造。诗歌之好,本身应当包括诗歌的残缺美,或者神来一笔,不甘于平常写作,但许多人走到了对立面,以为杂七杂八的句子乱堆在一起就是神来一笔了,奇峰突起了,其实反而变得空洞无物,这是当今诗人常犯的一个毛病。

e、忌散。散文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为散文的基本要素,其实对于诗歌同样严肃。因此内力修为不够的诗人朋友,建议尽量少用大词,少写宏大的叙事诗,因为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失败之诗。

f、忌自行造词。汉语是很有意思的语言,有些天份高的人,能够化动词为形容词、化名词为动词,写出来的诗篇让你看得触目惊心,点头称快,比如古诗中柳永的《雨霖铃》,有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至今传诵,而有些人的自行造词就让你觉得无聊,因为他这种造词,只是浓缩词组,比如“我很快乐”,他缩成“我很乐”,这样就显得可笑了。

g、忌格局小,触禁区。诗歌从古典到现代,漫漫几千年,禁区从来都是存在的,比如单纯的一些物体,如果你再怎么描述,未介入人的情感,它也是死物。这里的格局,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所谓的洋洋洒洒的大气,更不是通常意义上反对的小情小调,或者大的物体。而是指诗篇的开阔,为读者打开的窗户。
有些人觉得古人为何没有写苍蝇啊?现代也少啊?我来写岂非独树一帜,于是乎苍蝇他写了几十行还觉得犹未尽意,颇有写个长篇大论的欲望。写得再多又怎样?世上形成普遍意义上厌恶的东西,必然有其原因,你抓个苍蝇写半天,谁也没心情看,因为没多大意义。有限的一点意义已经交给生物学家去做了。但其实人生而在世,小情调有何反对之处?能将小情调写到极致的,肯定也是大师,所谓窥一管而见全豹。谁规定诗人非得愤世疾俗,非得蹈高而歌,非得有多责任、多么的担当,非得有多高的道德情操,有多纯洁?

而外在的可以言之有物的抱负、担当是特定历史下的产物,而内心的大美,诗歌教化民众向善,这样的担当是必需的,虽然有些美好的东西是注定要在你我的人世成长经历中不断消失,由少年而至中年乃至老年直至死亡。



楼主热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8 15: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学习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5-9 03:24 , Processed in 0.048179 second(s), 20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广州入户 达穗人力资源(广州)有限公司 达穗建筑咨询(广州)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