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089|回复: 4

请大家讨论“平平平仄平”句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20 02: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向小园        2010-11-13 01:46
请大家讨论“平平平仄平”句式

若不登楼望,焉知沧海深。
末句(仄仄)平平平仄平,单用多在首句吧,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当然三四句也有,如王维: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用在结尾“平仄平”有禁忌之说(不足为凭吧),而在格律诗中,以“平仄平”结尾的例子俯拾即是。在《唐诗三百首》的五律中,句内没有拗救的便有19首诗例。如卢纶: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不过,还是对句拗救时用此句式才多吧。  我好像从未用过平平平仄平的句式,总觉少用为妙,就像不用拗救一样(在写作近体诗的过程中,由于表意的需要,非破律不可时,可以运用拗救,但在一首诗中,以出现一次拗救为好,不使用更好。)《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有篇《一种值得重视的平仄句式》,摘要如下:现行《古代汉语》教材,或把“仄仄平平平仄平”(五言为“平平平仄平”)句式略而不提,或将其视为甲、乙种句之间的“对句相救”,不尽妥当。本文认为,此种句式是独立的,是乙种句式的变格。在阅读、写作和分析律诗、绝句时,是一种不容忽略的平仄句式。  可惜看不到原文。今提出此疑,请大家讨论。谢谢!




山谣        2010-11-13 04:56
请大家谈谈,
金筑子先生好像涉猎过这方面题材。
感谢小园的提示,问好!

幽燕        2010-11-13 08:04
聆听高论!

红枫霜叶        2010-11-13 08:19
各种补救,形式较多,背后都是有典支持,愿闻小园诗友说来!问好!

耶律阿格尔        2010-11-13 08:27
认识演员曹颖吗?她脸上有颗痣,但不影响她漂亮,因为这颗痣长得是地方,如果长在鼻子尖上那就惨了!平平平仄平中第三个平字就是颗痣,但这颗痣长得是地方。

碧草寒烟        2010-11-13 14:20
引用
引用第2楼幽燕于2010-11-13 08:04发表的  :
聆听高论!

同幽燕,悉心静听!

梅兰翘楚        2010-11-13 15:53
提上~~

淘淘一笑生        2010-11-13 16:17
引用
引用楼主向小园于2010-11-13 01:46发表的 请大家讨论“平平平仄平”句式 :
若不登楼望,焉知沧海深。
末句(仄仄)平平平仄平,单用多在首句吧,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当然三四句也有,如王维: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用在结尾“平仄平”有禁忌之说(不足为凭吧),而在格律诗中,以“平仄平”结尾的例子俯拾即是。在《唐诗三百首》的五律中,句内没有拗救的便有19首诗例。如卢纶: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不过,还是对句拗救时用此句式才多吧。  我好像从未用过平平平仄平的句式,总觉少用为妙,就像不用拗救一样(在写作近体诗的过程中,由于表意的需要,非破律不可时,可以运用拗救,但在一首诗中,以出现一次拗救为好,不使用更好。)《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有篇《一种值得重视的平仄句式》,摘要如下:现行《古代汉语》教材,或把“仄仄平平平仄平”(五言为“平平平仄平”)句式略而不提,或将其视为甲、乙种句之间的“对句相救”,不尽妥当。本文认为,此种句式是独立的,是乙种句式的变格。在阅读、写作和分析律诗、绝句时,是一种不容忽略的平仄句式。  可惜看不到原文。今提出此疑,请大家讨论。谢谢!



.......


我倾向于这种认识:现代语言十分丰富,而且新的词汇不断涌现。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可以尽情的选用。除了涉及专有名词时,完全可以避免古人词语量少的弊端。何必去追求“拗救”“丁卯句”等毫无价值的东西呢?我们的目的不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吗?

向小园        2010-11-14 10:31
天尘子诗友意见:
我个人认为,这种句式在五律中是可以存在的,但在五绝(律绝)中就不行啦!
唐人写诗,从不添“五律”之类的名头,至于别人或后人怎么认为,很不重要。
前人在评论他人诗词时,从不说破律破格之事。

红枫霜叶        2010-11-14 12:25
引用
引用第8楼向小园于2010-11-14 10:31发表的  :
天尘子诗友意见:
我个人认为,这种句式在五律中是可以存在的,但在五绝(律绝)中就不行啦!
唐人写诗,从不添“五律”之类的名头,至于别人或后人怎么认为,很不重要。
前人在评论他人诗词时,从不说破律破格之事。


为什么在五绝中就不行了,存疑?

向小园        2010-11-15 13:31
必之诗友跟贴:
近体诗脱胎于古体,则必有古体诗之孑遗。纯粹的(区别于用律句的古体,如新乐府等)古体诗句式以每句之末三字为要,以腹节下字(五言第三、七言第五字)与句脚字相同为原则,乃得四种基本格式:1.平平平、2.仄仄仄、3.仄平仄、4.平仄平。我们知道,在近体诗尚未完全成熟以前,基于这四种句脚格式的,那种似律非律的拗律是很多的。而在其成熟之后,有了各种原则限定及补救方法,诗人们所用句式才逐渐固定下来。于是,除去律句基本句式,从古风句式发展出来的句式,经过拗救,有的甚至不以为拗,凡能够和谐音律的,也被保留在了近体诗歌当中。

以五言为例:
    一、“平平平”无论作“仄仄平平平”或是“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至少作为三平尾已经不适用了,那毕竟是古体诗的标志;
    二、“仄仄仄”若作“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是为人诟病的三仄尾,保持原句三仄不变的前提下,固然能在对句施救,但是救过之后势必造成三平尾,那当然是写近体诗更不愿意看到的。若作“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则能为对句所救,能救则不以为病,故得保留。(顺便说到,一些朋友对于三仄尾与四、五连仄不加区别,并以为诗病,是不尽妥的。);
    三、“仄平仄”若作“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对句可救,保留。作“平平仄平仄”,本句自救,亦作保留。若作“仄平仄平仄”,与下面的“平仄平仄平”相类,是极不和谐的,未可救,不得保留;
    四、“平仄平”若作“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未可救,不得保留。作“平平平仄平”可与“仄仄仄平仄”互救,保留。作“仄平平仄平”,本句自救,亦保留。
   
    五七言的律、绝都有使用此句式,并且在律诗的四联都有出现,甚至于出现在严格的试帖诗之中。有朋友说不存在于五言律绝之中,这似乎没有根据。举几个例子:
    沧浪临古道,道上若成尘。自有沧浪峡,谁为无事人。——《沧浪峡》储光羲
    水北金台路,年年行客稀。近闻天子使,多取雁门归。——《题江台驿》王建  
    霜风惊度雁,月露皓疏林。处处砧声发,星河秋夜深。——《同李三月夜作》皇甫冉
    梦里君王近,宫中河汉高。秋风能再热,团扇不辞劳。——《长信宫》刘方平

事实上,对于“平平平仄平”与“仄仄仄平仄”,诗人的原则是可救可不救,正缘于这个特殊性,所以这两种句式的使用是比较宽松与常见的。又因为“平平平仄平”收平脚,故得以单独用作首联出句。这可与“仄仄仄仄仄”相比较,由于五连仄必须有救,却又不能本句自救,再加上收仄脚,便完全限制了它的独立使用功能了,远不如前者自由。


隔岸听箫        2010-11-16 08:36
耶律兄所言风趣幽默也堪赏!问候耶律!

寒梅斋主人        2010-11-16 23:34
    平收添尾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三字尾用“平仄平”无碍,并非拗救时才用。王少伯唐七绝压卷作:“万里长征人未还”,既不是救孤平,也不是救上句。谁敢说它拗?此种例子比比皆是。这正是“一三五不论”的佐证。既然公认唐诗是诗歌最高峰时代,那么,唐近体诗中大量存在的,尤其是名作、经典作品大量存在的例证,就可以认为是完全合律的,而非权宜之计。清人关于声病的理论,多出自个别“大家”妄言,所谓英雄欺人,其门人一代代以讹传讹,乃成谬论。实践第一,理论当来自实践。不是唐人的实践错了,而是清人的理论错了。不知这个道理,就会被清个别“大家”搞糊涂了。清所谓大家,超过李杜了吗?退一步说,他们的五绝五律超过王维、七绝超过王昌龄、七律超过李商隐了吗?如果是那样,为何不把清诗奉为经典呢?道理说来很简单。

幽燕        2010-11-17 00:09
感谢梅翁老师赐教,理论方面,我最折服梅翁老师,总能用简单的道理说明问题!

[幽燕] 白...

红枫霜叶        2010-11-17 01:22
引用
引用第12楼寒梅斋主人于2010-11-16 23:34发表的  :
    平收添尾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三字尾用“平仄平”无碍,并非拗救时才用。王少伯唐七绝压卷作:“万里长征人未还”,既不是救孤平,也不是救上句。谁敢说它拗?此种例子比比皆是。这正是“一三五不论”的佐证。既然公认唐诗是诗歌最高峰时代,那么,唐近体诗中大量存在的,尤其是名作、经典作品大量存在的例证,就可以认为是完全合律的,而非权宜之计。清人关于声病的理论,多出自个别“大家”妄言,所谓英雄欺人,其门人一代代以讹传讹,乃成谬论。实践第一,理论当来自实践。不是唐人的实践错了,而是清人的理论错了。不知这个道理,就会被清个别“大家”搞糊涂了。清所谓大家,超过李杜了吗?退一步说,他们的五绝五律超过王维、七绝超过王昌龄、七律超过李商隐了吗?如果是那样,为何不把清诗奉为经典呢?道理说来很简单。

赞同梅翁老师!

寒梅斋主人        2010-11-17 15:58
谢楼上二位,问好!

红枫霜叶        2010-11-17 17:54
讨论有益,顶一个!

天尘子        2010-11-24 07:58
    王昌龄的【出塞】诗并非七绝,(律绝)明朝李攀龙所说的“七绝”是广义
概念,实在是误导。所谓“压卷之作”也是其个见,我却不这样认为。不要盲目
地听信前人,要鉴别嘛!
    在律绝中,这种句式是不允许存在的。没有啥争论的价值。
    此句式常用于竹枝词绝句的写作中。如“杨柳青青江水平”,就是此例。尽管
它后面三句都合律,但它只能叫“竹枝词”。大家动脑想想吧!
    唐人写完诗,从来没人探讨此类问题,可见我们陷入此误区有多深!


红枫霜叶        2010-11-24 08:00
引用
引用第17楼天尘子于2010-11-24 07:58发表的  :
    王昌龄的【出塞】诗并非七绝,(律绝)明朝李攀龙所说的“七绝”是广义
概念,实在是误导。所谓“压卷之作”也是其个见,我却不这样认为。不要盲目
地听信前人,要鉴别嘛!
    在律绝中,这种句式是不允许存在的。没有啥争论的价值。
    此句式常用于竹枝词绝句的写作中。如“杨柳青青江水平”,就是此例。尽管
.......

欣赏!

蓝痕紫烟        2010-11-24 11:18
魏晋六朝时期已初显格律,隋唐继六朝之后将格律彻底运用并发展起来(是运用而非理论,正如前面一兄所说先实践后理论),但具体格律理论形成却是在唐后,隋唐时运用格律要宽泛的多,当时诗才辈出,这和唐朝大时代背景有关,有好些人往往因一篇好诗而被提拔,这在后世是很难想象的。按唐后发展起来的格律理论来说,其实好多隋唐名句非正体,而是杂体律,有了系统的格律理论后才逐渐将正体律地位定下来,名篇之外的杂体反而多被当做趣事而记录(从文献中可窥一斑)很难取得与正体格律相等的地位(非正体名篇名气虽大,但数量并不如正体多,而且也被后世诗论家通过其他理论予以矫正——至于原作者本意是否如此,已很难确定了)。

就近体诗而言,唐后(含现当代)已经不可能超越李杜,这和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现在对于我等初学近体诗者还是先走正体的好,正体有固定模型做基础,学起来要容易的多,然后从整齐中求变化,从束缚中求自由。
其实梅兰版主出题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只是懒得多想也懒得提,故为了省事才将那10个字拆分开来分别镶嵌在8句里弄了一首《路遇若耶叟》,而不采用10字连用方式,这样也省去诸多麻烦。
另外,朱光潜先生读诗有一个很奇怪的标准很值得借鉴:一首诗到了手,我不求甚解,先把它朗诵一遍,看它读起来是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声音节奏。如果音节很坚实饱满,我断定它后面一定有点有价值的东西;如果音节空洞凌乱,我断定作者胸中原来也就很空洞凌乱。我应用这个标准,失败时候还不很多。

骏马奔腾        2010-11-24 17:36
支持继续讨论!有孤平说,没有孤仄说,就证明“平平平仄平”句式是成立的,即合律。问好楼上各位!

水上人家        2010-11-24 18:24
就近体诗而言,唐后(含现当代)已经不可能超越李杜,这和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现在对于我等初学近体诗者还是先走正体的好,正体有固定模型做基础,学起来要容易的多,然后从整齐中求变化,从束缚中求自由。
支持蓝痕此意,一首诗多推敲总能合乎正体的

针叶林        2010-11-24 18:44
平平平仄平,很正常也很常用的律句之一。不拗,故也谈不上救。可以和使用“平平仄仄平”句式一样大胆使用。该句型没有多少可以讨论的。

蓝痕紫烟        2010-11-24 18:58
说些题外话,平水韵还有另外一项好处:平水在题头里均注明平仄,在此韵部的字平仄均和该部题头相同——这对今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仄矫正器,尤其是对今人读前人近体诗时会有很大帮助。今人很多鉴赏并学习前人近体诗,用平水可以帮助今人更好的理解整首诗的平仄和韵味,有些近体诗用今音读来会很拗口,而且失去了原来的韵味和意境,用平水来矫正不失是一个好办法。

梅兰翘楚        2010-11-24 18:58
无论五律还是五绝,此平平平仄平 如针叶林诗友所言皆是平常却很正常的句子。

骏马奔腾        2010-11-24 20:28
引用
引用第24楼梅兰翘楚于2010-11-24 18:58发表的  :
无论五律还是五绝,此平平平仄平 如针叶林诗友所言皆是平常却很正常的句子。

首版所言极是!问好!

向小园        2010-11-30 21:36
引用
引用第22楼针叶林于2010-11-24 18:44发表的  :
平平平仄平,很正常也很常用的律句之一。不拗,故也谈不上救。可以和使用“平平仄仄平”句式一样大胆使用。该句型没有多少可以讨论的。

不容忽视的是,“平平平仄平”句式较“平平仄仄平”句式用的少得多。这本身就值得重视,也自有讨论之价值。

太极游翁        2010-12-19 16:02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当为常式,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当为变式!

红枫霜叶        2010-12-19 16:07
引用
引用第27楼太极游翁于2010-12-19 16:02发表的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当为常式,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当为变式!


仙翁诗友说的有道理,前句拗,后句补,相得益彰!
楼主热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20 17: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厌,头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8-16 10: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看来要学很久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20 08: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看撒
深藏功与名  发表于 2015-6-3 11:51:14
不错的文章,内容栩栩如生.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西门塔尔牛 http://www.xmt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4-26 05:35 , Processed in 0.065434 second(s), 23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广州入户 达穗人力资源(广州)有限公司 达穗建筑咨询(广州)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