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067|回复: 2

标点符号的故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8-19 01: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标点符号的故事

  故事一:

  有个青年读者,写了一篇稿子,寄给编辑部,文末写道:我向来对标点不感兴趣,如果有必要的话请你们帮忙点一下。不久,收到了编辑社的退稿,里面写道:我们对文章不感兴趣,如果你想投稿,只寄点标点过来就行了。

  故事二:

  雨果在成名之前,把他创作的《悲惨世界》寄到了出版社,但等了很久,都没有回音,心急之下,写去一封信,内容是“?——雨果”。不久就收到了编辑部的来信“!——编辑部”。

  故事三:

  合同纠纷事件。甲方乙方订了订购合同,里面写了这样的话:

  “羊皮四平方尺以上、有剪刀伤痕的不要。”意为要求羊皮尺寸在四平方尺以上,有剪刀伤痕的不要。但乙方不久收到的羊皮却都是四平方尺以下,而且有不少刀割的痕迹。甲方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一纸诉状把乙方告上了法庭。开庭审理结果,甲方败诉。损失20多万元。

  其实本来应该是“羊皮四平方尺以上。有剪刀伤痕的不要。”

  故事四:

  原联: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改联: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故事五:

  有个乡下老头,自感近来事事不顺,过新年时写了段吉利话贴在墙上,以图新年吉祥。那段话是:“今年好、烦恼少、不得打官事、做酒坛坛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但该文并未标点,殊不知,有个人上门拜年,见了那段话,随口念道:“今年好烦恼、少不得打官事、做酒坛坛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原联:岁岁逢春,好不晦气;年年倒运,少有余财。

  改联:岁岁逢春好,不晦气;年年倒运少,有余财。

  故事六

  从前有个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就出了三分银子征求新店对联。

  有个秀才去应征。财主说:“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旺,店里又没有老鼠。”那个秀才人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秀才写完之后,摇头晃脑地把对联念成: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

  标点符号,是现代汉语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人们更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

  关于标点符号曾留下了不少趣闻。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由于书法家的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他当场断句吟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转怒为喜,赐给他银子压惊。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律诗《清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把标点一改,变成了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就《清明》一诗,不增减一字,只加标点,变成了电影的一个镜头,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这样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仅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从这些事例看来,标点符号的作用该有多大啊!然而我国古时候却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读起来很吃力,甚至被人误解。直到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言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1919年,国语统一筹音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12种标点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最近山西省作家胡文亮历时一年创作了一篇名为《。》的无字小说,目前他准备以14万元悬赏小说破译者。该小说共分五段,全文只有14个标点符号:

  ?

  :!

  “‘……’”

  (、)"《,》

  ;——

  亲爱的同学,你能够得到这14万元的悬赏金吗?

  从前有,。?!“”这五个标点符号,它们整天整夜的争吵,有一天逗号说:“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有停顿......”它的话还没有说完,句号连忙说:“如果没有我,人们的话一定会说个不停,累坏了他们不说,到头来一句也听不懂。”感叹号说:“如果没有我的存在,那语文书上就没有惊讶和高兴的句子了。”双引号接着说;“如果没有我,一篇文章中就没了重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就成了问题,所以说我的用处最大。”于是它们的争吵又开始了。问号大声喊:“别争了,大家都有不同的作用,在同一篇文章里缺一不可,既然大家都是标点符号,就是一家人,就要成为好朋友,哪有朋友之间吵架的呢?”大家听了问号的这番话,都感到自己做的不对。

  逗号红着脸说:“都是我不好,不可以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句号和感叹号说:“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能只看自己的长处。”双引号认为大家都很重要,只有团结在一起了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此,它们又成了好朋友。

  同学们,这篇小短文里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团结才能走出我们精彩亮丽的人生呢?

  相传过去有个很吝啬的财主,给儿子聘请教书先生时,把伙食标准定得很低。可是教书先生满口应允了,并且写了契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这个财主把契约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谁知刚吃第一顿饭的时候,教书先生就用筷子敲着桌子大喊起来:"怎么搞的,为啥净是素菜?我们不是写好了‘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契约么?"财主听了,哑口无言。


楼主热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01: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
  
  中国的古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古人在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破句”,就是将每句话断开,方能明白文中的意思。由于断句不同,甚至一篇文可以同时出现两种内容迥异的解释。那个尽人皆知的“下雨天留客”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还听到同事讲的一个故事:说是当初一个老富翁娶一了个年轻的小妾,在垂暮之年生了一个儿子。在临死的时候给小妾留下了一纸密封的遗书,对她说:“我死后族中人一定会以我年老为名说你这孩子不是我亲生之子。要将你们母子驱逐以谋家产。届时你可以拿这封信去告状。可保汝母子平安。”
  
  老翁死后族人果然如所料,于是对簿公堂。那妇人将遗书呈上。那审案官一看,书中原来写道:“所生一子,非我子也。家产归之族中子弟,不得私占!”于是对妇人说,你丈夫早就有言在先了,你儿子不是老翁亲生。遂要将她们赶下堂去。这妇人无异晴天霹雳,抱儿子大哭:“非呀非呀,咱们娘儿命好苦啊!”官一听就楞住了,马上问道:你儿子叫什么名?妇人回道:儿子名叫非。这官二次再细读遗书。原来是:“所生一子非,我子也。家产归之,族中子弟不得私占!”这才保住了母子。可见标点符号的作用真是太大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8-19 13: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标点符号太关键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4-20 00:27 , Processed in 0.052573 second(s), 24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广州入户 达穗人力资源(广州)有限公司 达穗建筑咨询(广州)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