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657|回复: 1

远逝的风景——由吴冠中对艺术现代化的探索谈开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6-29 11: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和落 于 2014-7-3 16:07 编辑

2010625日吴冠中病逝于北京医院。

       上世纪四十年代,吴冠中与熊秉明考取了同一榜教育部派遣的公费留学生。留法期间,他们在巴黎结识了赵无极。1949年大陆解放,吴与熊为了回不回国的问题彻夜长谈。最终吴冠中选择了回国,熊秉明则决定暂时留在法国。

回国后,吴冠中在文艺整风及反右运动中被批为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放毒者,有人认为他根本就不懂社会主义艺术。五十年代的时候,流行从苏联和其他新民主主义国家崛起的新现实主义艺术,抽象绘画则被认为是以巴黎为孕育苗床的堕落艺术,吴冠中的画风自然就不被认可。

  稍后提出“百花齐放”,风景画重获新生,吴冠中遂以风景画家的身份露面于画坛。文革期间破四旧,在抄家前,他自己毁掉了巴黎留学期间的全部作品,焚琴煮鹤的况味他人应该很难体会吧。文革结束后,美术界百废待兴,吴冠中因有见解敢说话而声名鹊起。针对“内容决定形式”的官方教条,提出了“形式决定内容”的观点,影响深宏。

  吴冠中认为目前艺术的失落同步于感情的失落,现今从事绘画的工作者,过于追求技巧和利益,心灵的情感与创作的对象却没能很好地契合了。吴冠中一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其创作理念却毁誉参半。批评他的人,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由徐悲鸿及其学生形成的古典学院派,一类是注重国画传统技法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及国粹主义者。

  吴冠中与徐悲鸿创作理念上的差别,要追根溯源,还得从他们不同的师承说起。

       徐悲鸿1919年赴法国留学,直至1927年归国,期间经常向艺术大师达仰求教,达仰“勿慕时尚,毋甘小就”以及注重默画的艺术思想对徐悲鸿影响极大,遂使徐悲鸿摒弃了现代派画风,踏踏实实地钻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学院派绘画。

  而1947年赴法国的时候,吴冠中的老师苏弗尔皮的很多创作理念却是跟毕加索、勃拉克相近的,因此吴冠中接受了完全不同于徐悲鸿的艺术教育。相对于徐悲鸿及其弟子对学院派艺术的热诚,吴冠中更倾向于解读造型艺术的形式规律。

  在国画现代化的过程中,吴冠中遭到的批评则集中于他没受过传统水墨画严格系统的训练,批评者认为他只是把从油画民族化中的所得融入水墨画创作里,是一种机械的嫁接。

  其实徐悲鸿和林风眠都先后对中国画进行过改革。而他们改革的时候,也都受到当时很多人的批评。新生的事物大多是这样,因为不循常理不符常规,必定会受到传统势力的打压。

  徐悲鸿把欧洲古典现实主义的技法融入到了国画创作中,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造型,笔墨浓淡之间的风回流转,又加强了物体的体面造型和光影明暗效果。徐悲鸿的作品体现了国画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使中国画重新获得写实造型的能力。

林风眠则是径由西方的自然主义,进而追随了印象主义、野兽派、立方主义等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潮,逐渐将这些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融进中国画的创作中,给中国画注入了时代的脉搏。林风眠削弱了笔墨的特质,黑色仅仅作为一种色彩,而不具有传统绘画中那样特殊的意义,因此其作品在外观上更接近西方画,让很多人误解为不传统。林风眠的作品总有一点淡淡的哀愁,颇有东方物哀幽玄的情致。

  吴冠中是继续沿着林风眠的道路前进的,他走的路充满了荆棘,甚至是之前没有人踏足过的领域。吴冠中将西方现代艺术关于形式的探索和中国传统的水墨相结合,使得水墨画与世界最新的艺术潮流相接轨。正如吴冠中自己所说的,他是要追求“水墨的现代化”。通过进一步消解笔墨在中国画中的中心地位,提出“笔墨等于零”的观点,也因此受到很多保守主义者的诟病。

  “笔墨等于零”,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口号,由林风眠对国画的革新已经可以看出这个趋势,即对“现代性”的探索。中国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笔墨为核心价值标准的体系,对各种笔法技巧的探索和实践已经达到了极致。物极必反,因此中国画在明清以降,只能是江河日下,再难创造新的高峰。

  当我们登上一座高山,如果要去更高的地方,就只能先下山,才能再去攀登另一座更高的山。所谓笔墨就是技巧,既然对“笔墨”的探究已经到达了极限,那么“消解笔墨”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消解笔墨不是摒弃笔墨,而是尝试新的笔墨新的技巧。虽则“笔墨等于零”的观点对笔墨中心主义的传统价值观念进行了解构,但却没能重新构建起新的“现代性”的价值观念。吴冠中的“现代性”根本上仍来自西方,对视觉效果构成的强调仍是西方的观念,现代性的中国画理论,仍处于一个破而未立的状态。

  吴冠中留法期间的同学赵无极,业已融入法国的主流艺术群,他经常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中国的元素,并取得了西方美术界的普遍认同。西方抽象绘画是画布上的形式营构,赵无极则将对于生命与自然的感受上升为抽象的语言,这就拉开了与西方抽象绘画的距离,和东方的写意相结合起来。抽象的纯粹技巧是不存在的,在赵无极的作品中,笔墨的作用很接近吴冠中所阐述的“笔墨等于零”的观点。赵无极的全盛期,已经处于随机创作的状态了,他用瑰丽的色彩营造出视觉幻境,用东方的神韵丰富了西方的绘画。

   

  钱锺书在《谈艺录》的序中说到: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足见不同的文化,都是有相通之处的,只要找到突破口,自然能把不同的文化融合起来。中体西用或者西体中用的口号,都已经提了一百多年,但是时至今日,中西文化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且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可以看出赵无极的努力方向跟吴冠中是非常接近的,都是想达到中西方艺术的契合点,只不过赵无极立足于油画,而吴冠中立足于国画。他们一个从油画的领域,一个从国画的领域,分别向对面的领域走去。但他们不能走进对面的领域,不然又会回到另一个原点。所以他们只能在这两个领域之间虚空的地方,作各种或螺旋式或随机式的创作。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扬弃嬗变更新,以期触碰到中西方艺术之间的那个契合点,最终消弭它们之间的鸿沟进而完成混乱之治,实现艺术上质的飞跃。

  显然,这样大的历史任务,不是吴冠中和赵无极两个人所能完成的。但他们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传统文化只有通过现代化转型,才能找到新的出路,才能摆脱如今中国文化沙漠化的状态。对传统文化加以修正、改进、创新,才能免除其消亡的宿命,获得绚烂的重生。

   

  晚清积弱,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打了个照面,在竞争中,却是中国的文化败下阵来。中国的传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至于有人发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浩叹。无数仁人志士呕心沥血,以期找到中国的出路。从最初的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从君主立宪到辛亥革命,从张勋复辟到走向共和,由此可以得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即中国一直在探寻可行的现代化道路。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有些人认为之所以中国文化会败落,是因为西方的文化比中国的文化更为优越,所以我们要全盘西化。五四运动中的反传统者受启蒙运动的影响,站在与中国传统相对立的一面,他们将中国传统视作中国现代化的祸累。更有甚者,提出废除汉字推行字母文字,全面地按照西方的文明体系重建中国的文化。显然传统是构成自我的一部分,所以不可能完全地放弃我们的传统,这种偏激的思想很快就被国人所扬弃。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虽然我们在竞争中落败了,但这只是中国文化中的某一方面不如西方,不能把老祖宗的根本丢掉,这就是自张之洞以来很多思想家所提出的中体西用。中体西用在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却成为清朝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因此又有很多学者对中体西用进行了批判。

  中国的现代化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试错反正中进行的。那么是否有那么一套标准,能够判定哪个文化在某一方面更为优越?各个传统都有它的理性概念,各个传统也有它自己对正义公平的理解,如何判定它们的优劣就属于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的问题了。这个问题自苏格拉底以来,众多哲学家都进行过讨论,但至今仍没有人能令对方信服。

  中西方文化是两个几乎完全独立发展出来的传统,其分野就在天人之间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而西方文化的核心则是天人相分。

  文化人类学家提出,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是宗教和神话,几乎所有的原始民族,都有过类似天人相通的观念。原始初民的阶段,人类在强大无匹的自然面前,无论是思想意识上还是个体或群体的行为上,都处于一种被动从属的地位。人类无法揭示宇宙万物的规律,也无法实现自身的主体需求和发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因为无法将人从自然中完全“独立”出来,所以就萌发了天人相通的思想,其最初的目的在于尽量消减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

  在中国,天神处于绝对地位的天人观念在东周的时候开始土崩瓦解,儒道两家分别形成了新的天人学说。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而人通过深刻的道德修养自觉地承担起天赋的使命,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道家看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得人与自然之间产生了隔阂,人只有绝圣弃智才能突破藩篱,回归自然。后世中国的天人观念,大多建立在儒道两家的学说之上,对中国的诗学、音乐和绘画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审美趣味和美学传统。

  和诸子百家几乎同时的希腊诸贤,则与自满自足的神话世界观相决裂,开始寻找比神话世界观更为合理的自然观和道德原则。随着古罗马的势力侵入巴尔干半岛,希腊文明逐渐沦丧。继而基督教兴起,黑暗和狂热的中世纪来临:教会敌视一切不符合圣经的东西,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在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哲人重新提出了天人相分的思想,将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求得到充分的发展,体现了人对自然客体价值的关心和追求。

  未完...                                                

                                                                                                                        2011-1-19








评分

参与人数 1 +2 +3 +2 +3 +1 收起 理由
无心幻梦 + 2 + 3 + 2 + 3 +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热帖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3-25 15:53
  • 签到天数: 6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7-2 02: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云之中,写此类文章的人想必甚少,风云之外,也应该不多。受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4-16 17:46 , Processed in 0.049699 second(s), 24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广州入户 达穗人力资源(广州)有限公司 达穗建筑咨询(广州)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