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034|回复: 2

风云文学论坛 *第一讲: 对联基础知识之六要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26 00: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讲:老师清篱

  各位群友好!首先感谢众群友的抬举,让我主持对联研讨。

  其次,这里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而已,不是权威。

  在讲的过程中,各位群友可随时提问,如果我回答不了的,我会去查一些资料,再和大家探讨。

  与本主题无关的内容和有争议的内容,留待过后进行;即使我的意见与大家的想法相左,也留待过后再进行。

  先介绍几个文学形式概念

  对联,有很多别名,如楹联、桃符、对子、联句,等等上百个

  最早的明确的概念是桃符

  就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和大家温习一下几个相关的概念

  对联是从诗歌中化出来的

  所谓诗,就是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文章

  《诗经》是最早的诗歌合集

  成书于西周初年,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

  绝句,起源于汉,当时就是四句

  四句一首,意为最短的诗(还有一种解释为:截四句,后误为绝句)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律诗,只是与绝句相区别而已)

  超过十句的叫排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以伟大诗人屈原为代表的楚地诗人创造的一种诗体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脚的散文

  很多时候又称辞赋或赋辞

  之所以叫辞,是因为其与赋有很大的区别

  从本质上讲,楚辞与汉赋没多大区别

  排,是以抒怀为主;赋,是以写实为主

  赋,以写实为主,以景带出情

  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所以“骈四俪六”,是并列的,是说同一件事的

  宋词,又叫词,是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而入主中原,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

  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

  所以,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是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戏剧,是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

  戏剧,是从国外引进的概念

  戏曲,是中国本土的概念

  以上这些基本概念,是非常常见的,大家都应该了解

  下面介绍下对联的起源

  虽然有记载的对联,是起于五代后主孟昶,是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桃符,是当时的一种桃木工艺品

  古人还在辞旧迎新之际,在桃符上分别画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图像,悬挂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

  “神荼”、“郁垒”二神,是古代人们心目中的门神,希望驱鬼避邪

  后来人们为了图省事儿,就直接在桃木板上直接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也是最早的成型的对联形式

  所以,后人把春联直接贴在桃符上,于是便以“桃符”借指“春联”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对偶),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是相通的,而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却也渊源甚远,所以,也有人认为对联起源于秦朝,并以敦煌莫高窟的句子为佐证

  比如,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三阳伊始,四序来祥。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我倒觉得,起源于殷商也不为过,因为诗经中就有很多对偶句,只是那时没提出对联的概念而已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

  所以,又叫《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046年)开始的,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

  诗经中例句,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究竟起源于何时,不是我们现在要考证的,大家了解一下就行了

  第一节、对联的概念

  对联,由两句话或两段话组成

  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

  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多分句组成的两段话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

  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

  每边只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

  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

  加标点符号时,如单边只有一句,则上联标逗号,下联标句号

  多分句时,上联联脚通常标分号

  下联联脚标句号

  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下联称为“成联”或“自撰联”,或称为“自对联”

  两个人或者两人以上共同创作时

  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

  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联脚字为仄声的,是上联;联脚字为平声的,是下联

  最早我和人讨论对联时,我讲的是四要素

  即:平仄相对,词性相当,意境相连,逻辑相关

  后来在黄鹤楼讲的时候是五要素,就是加了个字数相等

  结果引起了一片质疑声

  不是六要素吗,怎么成了五要素了

  我觉得字数相等和节奏相和,可不作为要素

  所谓要素,是指必不可少的

  比如:地主==杨白劳

  袁世凯==中国人民

  字数并不相等,也被众多人奉为经典

  比如节奏方面的: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无所谓节奏问题,也被传为千古名句

  不过,我还是入乡随俗吧,讲六要素

  那些都是个例,不足以说明问题

  大家只做为开拓思路的参考即可

  对联的六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对(谐),逻辑相通,节奏相和

  一、字数相等

  “字数相等”包含三层意思

  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

  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

  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

  比如:

  上联:春来眼际

  下联:喜上眉梢

  (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

  如果这个问题清楚了,节奏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病例:

  上联:春来眼际

  下联:风光无限

  多分句例:

  上联: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

  下联: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

  二、内容相关

  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

  否则,只是对,不是联

  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

  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

  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病例:

  春来眼际

  悲上心头

  两句话表达的意义相隔甚远,这是不行的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最基本的要素

  三、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

  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字、词的词性应属于同一类别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花草对花草,天文对天文

  自然对自然,人物对人物

  所以,我才建议大家多看看笠翁对韵

  如:

  春来眼际

  名动名

  喜上眉梢

  名动名

  四、平仄相对(谐)

  “平仄”的概念

  “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

  如“衣(阴平)、咦(阳平)”

  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

  “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

  如“倚(上声)、义(去声)”

  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古音中的入声字归于仄声

  今音的轻声字,视语言环境,可平可仄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

  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律感

  所以,“平仄相谐”也是对联的声律要素

  对联不像格律诗词那样要求尾字押韵

  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

  如:春来眼[际]==

  平平仄[仄]

  喜上眉[梢]

  仄仄平[平]

  上例中,上下联除尾字平仄相反外,其他字的平仄也是相反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字字相对,对打好基础是有很大帮助的

  上下联平仄相反也是“对”的概念,即反向对应

  如果符合马蹄韵,对联声律并不要求每个字都平仄相反

  马蹄韵是对联的基本格式,也是没有争议的格式

  五、逻辑相通

  通俗地讲,就是符合人们所掌握和公认的常识

  通,就是能解释得通

  符合人们生活的常识性认知

  逻辑病句:家徒四壁千书柜==

  家徒四壁,是指穷得除了墙壁外,别无他物了

  这么穷,又哪来的千书柜呢

  不符合常理

  又如:

  坦荡襟怀行厚道==

  茫然尘世树平心

  既是茫然,又怎能树平心呢?若有平常心,便不会茫然了

  坦荡襟怀行厚道,

  坚贞气节铸忠心。这样对还说得过去

  六、节奏相和

  这是对联格律方面的要求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

  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

  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

  通俗地讲就是上下联断句是相对应的,不能出现错位

  节奏相和,要求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必须保持一致

  如:

  上联:春来眼际

  下联:风光无限

  这个就是在断句上不一致

  也就是词组结构失衡

  上次我讲的时候,先说了词组结构问题

  立刻有人讥笑我错了,是节奏问题

  如果词组结构是相对应的,还会出现节奏失衡吗

  例句:

  漏尽--飞身--去;

  心明--及第--归。

  弄笛--竹风--惊--月兔;

  佐诗--菊酒--醉--秋香。

  堪破--堂谋,功名--且做--壶中--物;

  参明--佛语,世利--权当--云外--尘。

  雁讯--渺时,已无--一字--题--秋叶;

  霜枫--红处,恰有--万思--牵--故人。

  至此,大家已经对“什么是对联”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们常用“工整”来肯定一副对联作品

  其含义就是:此联作在内容(包括意境、逻辑关系)、词性、声律等各个方面都符合对联的要求

  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

  “楹联”也便成了对联的雅称

  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种类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任何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的,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是正常的。

  今天就讲这么多,耽误大家休息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我们

x
楼主热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3-6 14: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喜欢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3-12 18: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赐教,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4-26 22:57 , Processed in 0.053328 second(s), 25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广州入户 达穗人力资源(广州)有限公司 达穗建筑咨询(广州)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