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876|回复: 0

《门外谈诗》之第五:胶柱鼓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3-29 00: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门外谈诗》之第五

胶柱鼓瑟

  ​
  
  人们常用“胶柱鼓瑟”来比喻那些拘泥而不知变通的人。是啊,人们在演奏乐器(鼓瑟)的时候,要靠转动弦柱来调节乐音之高低;如果将弦柱粘着(胶柱),那就无法对乐音之高低来进行调节了。
  
  演奏乐器时是如此,文艺欣赏中更是这样。在文艺欣赏中,我们往往会遇上这样一种人,他们太拘泥于生活的真实,不理解作家是在运用比喻、夸张、联想和想象等艺术手法。因而,他们的“文艺批评”,常常会弄到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
  
  杨慎在《升庵诗话》卷八中说:“唐人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这真是胶柱鼓瑟!诗中所言“千里”者,是写广袤千里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到处花红叶绿;水村山郭处处飘扬着酒旗,无数楼台寺院宠罩在烟雨之中。此诗名曰“江南春”,是指整个江南的春色;起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气势宏大且切合题意,是不应该受到批评的。
  
  于是我又想起沈括批评杜甫诗句这件事。杜甫在他的诗作《古柏行》中这样来描写诸葛亮庙里的古柏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四十围是直径七尺,但却有二千尺高,这不是太细了吗?这又是一桩胶柱鼓瑟的典型事例。诗人写柏树的又高又大,故有“四十围”、“二千尺”之语,这是夸张!难到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计算吗?在自然科学方面,沈括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但在文学欣赏上,沈括却是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古今都是这样。古人沈括犯过“千虑一失”的错误,今人华罗庚先生也亦然。华老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在他所熟悉的数学领域里,曾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但在他所不熟悉的文学领域,他有时也会说错话。1975年,华老曾为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上曲》(原诗是: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指误”道:
  
  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这一次,华老“指误”却指错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农历八、九月份,是大雁南归的日子,塞北也早已下雪了;“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雁群在天空飞行时,常常发出鸣叫,人们借以得知高空中有大雁飞过。——虽然“见”不到,但是可以“听”得到的。

  蔡州一布衣 2001年4月20日于听雨斋


楼主热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4-28 14:15 , Processed in 0.045460 second(s), 20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广州入户 达穗人力资源(广州)有限公司 达穗建筑咨询(广州)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