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031|回复: 1

徐悲鸿:特立独行的艺术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5-22 21: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1895年7月19日出生于江苏宜兴县屺亭桥一个贫寒家庭。徐悲鸿原名徐寿康,因幼时家境贫寒,衣着俭朴,也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学习过,常遭到别人的冷落,甚感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

  

  徐悲鸿的光明前途是从认识康有为先生开始的。康有为一生桃李满天下,壮年时培养了梁启超、谭嗣同、林旭等一批维新志士;晚年又培育了艺术大师徐悲鸿、刘海粟、王蘧常等人,留下不少师生情深似海的佳话。康有为因为徐悲鸿的一幅画而赞不绝口,多次邀请徐悲鸿去辛家花园康公馆,畅叙人生。康有为甚至鼓励他去欧洲留学,对徐悲鸿说:“你一定要出国,去西洋,去看看人家的绘画!”1919年8月起,徐悲鸿在康有为等朋友的资助下,先后在法、比、德等国留学。8年后,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那时,徐悲鸿凭借自己过人的画艺在欧洲大陆名声大噪。1926年,学业有成的徐悲鸿从法国回到自己的祖国,开始了他的艺术理想之路。

  

  徐悲鸿从一个无名小卒蜕变成一个艺术大师,多少有着许多自身的独特魅力。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曾这样说道:“悲鸿不仅是一个绘画大师,更是一个爱国、坚毅、正直、善良的人。”真正的大师不仅仅是在才艺、学问上有高深的造诣,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人格上有独特的魅力。文如其人,画亦如其人,单是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图》就让人为他的人格所深深折服。徐悲鸿有句座右铭叫“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好友徐志摩先生这样评价他:“你爱,你就热热地爱;你恨,你也热热地恨。崇拜时你纳头,愤慨时你破口。”徐悲鸿就是这样一个性格鲜明而耿直之人,是一位铁骨铮铮真汉子,令后人敬仰。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徐悲鸿也一样,他是一位有独立人格的艺术家。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回忆说:“悲鸿就是这样‘独持偏见,一意孤行’,他不依附什么权贵,更不会屈从。”1932年入住南京傅厚岗6号后,为其公馆取名“危巢”,并以泰山经石峪字“独持偏见,一意孤行”集联悬于画室。据后人回忆,徐悲鸿的“一意孤行”连当时的蒋介石都感到难堪。1935年,蒋介石50寿辰,留法时的同学、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张道藩想请徐悲鸿为蒋介石画像,以此作为自己晋升的资本。张道藩亲自来到了徐悲鸿的家里。一见面,他便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张蒋介石的照片递给徐悲鸿,开门见山地说:“悲鸿,蒋委员长快过50大寿了,想请你这支生花的妙笔为他画一张肖像。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徐悲鸿两道又黑又粗的眉毛紧紧地拧在了一起,一听要为蒋画像,便冷冷地说:“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从学画以来,还没有对着照片画过人像。画这类画,上海城隍庙不少店铺画得又像又快,你往上海跑一趟,肯定会使你满意的。”张道藩一时尴尬,结结巴巴地说:“你,你居然,敢不给蒋……蒋委员长画……”徐悲鸿坚定地说:“我就是不画,你把照片拿去吧!我从来是一意孤行的,你难道不知?”张道藩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老同学,你不画,后果是难以想象的!这可由不得我。”徐悲鸿并没有因为张道藩是他的老同学而给他面子,更没有因为蒋介石是当时的国民政府的领袖而给他作画。

  

  徐悲鸿的这种人格使人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鲁迅先生认为:“真的知识阶级是不顾利害的”,“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的,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他们预备着将来的牺牲。”1936年,徐悲鸿到广西后,竟在《广西日报》上撰文公开斥责蒋介石“无礼、无义、无廉、无耻”。1943年在重庆展出时,受到瞩目,一位美国将军对此念念不忘。抗战胜利后,这位将军即将回国,蒋介石要送礼物,此人说什么都不想要,只要徐悲鸿那幅《灵鹫》。国民党官员出面请他开价,要买下这幅画,并表示无论出多高价钱都可以接受,徐悲鸿就是不肯卖。1945年2月22日,徐悲鸿在《重庆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蒋介石恼怒,把当时的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张道藩骂了一顿。张派人找到徐悲鸿,要他登报声明自己没有参加签名。徐悲鸿不屑一顾地回答道:“我对我的签名完全负责,我决不会收回我的签名。”徐悲鸿可谓真正的知识分子,这种侠骨足以令后人敬佩不已。

  

  徐悲鸿在教育思想方面也有他的独特之处。1946年徐悲鸿赴北平就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他聘请了诸多优秀艺术家任教,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徐悲鸿亲自三请齐白石,可谓画界之美谈。齐白石是徐悲鸿的前辈,一个三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当徐悲鸿提出要聘请齐白石先生担任北平艺术学院教授时,他却婉言谢辞了。过了几天,徐悲鸿再次去请齐白石先生,重提此事,又被白石谢绝。徐悲鸿并没有灰心,第三次又去敦请。齐白石深深地被他的举动所感动了。他坦率地告诉徐悲鸿:“徐先生,我不是不愿意,我很愿意和你共事,帮你办学。我对你的人品和画品都很看重,但是我已经年老了,不想多走动了,遇上学生纠缠,我这样大岁数了,真不想再费那样多口舌。”悲鸿告诉白石先生,不需他讲课,只要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作画示范便可。于是,齐白石先生答应试一试。

  

  徐悲鸿提倡直接师法造化,要求学生以表现人民生活为己任,不以抄袭古人为自足,他非常注重素描,强调:“研究绘画者之第一出工夫即为素描,素描是吾人的基本学问,也为绘画者表现唯一之法门……”为了使青年学生有一个很好的作画根底,他亲授一年级课,教新生起稿、观察、修改及铅笔、纸张、油彩等工具的用法,亲自到学生宿舍指导写生。二年级由吴作人等名家任课。至三年级,待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才放手交青年老师带班。因此,国画系学生进行两年素描的严格训练,在绘画各种动物、花卉、树木等等,做到对人物、风景、动物、建筑均不束手。徐悲鸿的这种教学方式在当时也属另类,但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亦出了成果。

  

  作为老师,他慧眼识人才。徐悲鸿留学回国后不久,许多国内青年慕名前来求教。一天,在黄警顽的介绍下,徐悲鸿接待了一位刚20出头的年轻人——蒋兆和。徐悲鸿看了年轻人的画,赞叹不绝:“现在许多画画的人脱离现实,像你这样从现实生活出发的人,在中国很少见。”徐悲鸿一听蒋兆和的身世,尤其感动,从这个年轻人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此后,蒋兆和经常登门求教,徐悲鸿对他关怀备至。后来,蒋兆和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画家,深情地写道:“知我者悲鸿,爱我者悲鸿。”

  

  画家傅抱石常对人说:“没有他徐悲鸿,就没有我傅抱石。”傅抱石在年轻的时候穷困潦倒,作画全靠自学,后在小学代课。1931年,徐悲鸿率学生去江西庐山写生归来,途经南昌。一天,一位衣衫破旧的青年持自己的作品腼腆地来求教。打开一看,那些山水画别具一格,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翌日,徐悲鸿冒雨到那青年家中。虽仅一面之交,徐悲鸿却劝他出国留学,慷慨为他筹措经费。后来,傅抱石学业有成,最终成为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师。1945年9月17日,徐悲鸿50寿辰,傅抱石精心绘制了一幅《仰高山图》,以表达对恩师的崇敬之情。

  

  此外,受过徐悲鸿雨露滋润的还有吴作人、蒋兆和、吕斯百、黄养辉、王临乙……他为中国培养的不只是一代,而是延及数代的艺术人才。

  

  徐悲鸿在行为上“一意孤行”,却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他关心民众疾苦,为民众疾苦而奔波。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国内民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著名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邀请徐悲鸿去印度访问。徐悲鸿于是携带了大批作品离开重庆,一路在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槟榔屿等地开筹赈展览会,南洋各地热爱祖国的侨胞,对徐悲鸿筹赈画展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徐悲鸿将他在印度和其他国家举行画展所得金额约10万美元,全部捐出,用于抗日救亡。

  

  1935年初,徐悲鸿在欧洲诸国举行中国绘画展览后载誉归来,听说好友田汉被国民政府逮捕,在狱中病得很重。他十分焦急,四处奔走,但营救无效。无奈,徐悲鸿去找在国民政府当官的老同学张道藩。张道藩听后,劝徐悲鸿不要“引火烧身”。徐悲鸿义正辞严地回答他:“最多我也尝尝你们牢狱的味道。”最后,由徐悲鸿、宗白华两人出具保证书,以田汉治病为由保释出狱。若无徐悲鸿的热心相救,天汉恐怕还要在监狱里受苦头。

  

  抗战以后,国民政府南迁,许多国立学府随政府迁来重庆,仅沙坪坝就集中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重庆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中央工校等很多学校。沙坪坝学校虽多,但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当时有个名叫陈汝言的江苏人,想顺应民心,办一个“正风出版社”,但苦于缺乏开办经费。李公朴教授给陈汝言献上一计,说:“要钱只有找徐悲鸿。他的画是热门,一匹‘马’就卖了500元。”陈汝言深知徐悲鸿的为人,便去找徐悲鸿。徐悲鸿听完这个小同乡的坦诚之言,沉思片刻,用郑重的语气回答说:“你想办个出版社,我支持。我虽不是富翁,但出点钱是办得到的。不过要办就得办出自己的特色,应多出版些世界名著和国内的好作品。你回去找中央大学的一些知名教授担任编委,他们答应了再来找我要钱。”几天后,陈汝言把编委会组织好了又来徐悲鸿,徐悲鸿立即拿出二千元交给陈汝言作开办费,并说:“这是我卖的两匹‘马’的价钱。”不久,“正风出版社”就在沙坪坝正式开张了。

  

  所以说,徐悲鸿的“一意孤行”,体现的是一种独特的人格,亦是一种风度。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是一位敢为苍生说话的艺术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我们

x
楼主热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7-20 03: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悲鸿闻者哀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3-29 15:17 , Processed in 0.052655 second(s), 25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广州入户 达穗人力资源(广州)有限公司 达穗建筑咨询(广州)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